IOPP Forum:强子分子态
发布时间: 2025-05-15    点击数:

报告人:郭奉坤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9日 周一上午10:00
报告地点:9409报告厅
报告摘要
强子分子态是指两个或更多个强子通过剩余的强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强子体系,是原子核概念的推广。它提供了超出传统夸克模型中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介子由一对正反夸克组成的构型,是一种奇特强子态,对它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强子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从而探索色禁闭在强子内部的实现形式。自 2003年以来,Belle、BaBar、BESII、LHCb 等各大高能物理实验中发现了大量性质超出传统夸克模型预期的共振结构,例如标量粲介子,粲偶素能区的X(3872),隐粲五夸克态,双粲四夸克态等,它们是强子分子态的候选者。本报告将讨论强子分子态相关的物理,包括:复合度的概念及其与强子低能散射过程的可观测量之间的关系;强子分子态的产生和衰变;近阈结构的普遍规律;并将以正字称粲介子和X(3872)等为例介绍通过有效场论和格点 QCD 对它们的研究现状。
报告人简介
郭奉坤,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以及波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课题负责人,2015 年加入理论物理研究所。长期从事强子谱、有效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代表工作包括:发现重强子谱中近阈结构与S波吸引相关的规律;提出利用三角奇点精确测量近阈粒子東缚能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大幅提高测量精度;对正字称粲介子的数个疑难同时给出自然的解释等。202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PANDA实验理论顾问组成员,HADRON,ChiraDynamics,Erice 核物理讲习班等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在 RMP,PRL 等期刊发表论文 180余篇,总引用1万余次。